山竹台风对深圳造成的影响
山竹台风对深圳造成的影响:停工停课、地铁航班取消、海水倒灌、水电气中断,一度有134004用户未能恢复供电。2018年的风王“山竹”,给深圳带来了一场30多年来最严重的风灾。
山竹在登陆深圳时,风力达到了16级,造成了大量树木倒塌,电力供应中断,给市民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天鸽带来的强风和暴雨则引发了多处水浸和山体滑坡,对城市安全构成了威胁。此外,2018年的台风玛莉亚也对深圳产生了显著影响。
今年的22号台风“山竹”对深圳有较大影响,16日、17日有大到暴雨。
山竹台风12~17级风力。山竹来势汹汹,登陆前已经导致广东等地出现强风雨。
截至2018年9月18日17时,台风“山竹”已造成广东、广西、海南、湖南、贵州5省(区)近300万人受灾,5人死亡,1人失踪,160.1万人进行了紧急避险转移和安置。由于“山竹”对菲律宾和中国华南造成了严重影响,2019年2月27日,在中国广州举行的第51届台风委员会年度会议上,决定将“山竹”除名。
台风为什么都是逆时针旋转
台风是夏季常见的自然灾害,你是否注意过它们都是逆时针旋转的呢?这是因为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作用。在北半球,地转偏向力使得台风逆时针旋转,而在南半球,则是顺时针旋转。这种现象并不稀奇,但它揭示了地球自转对我们所看到的天气现象的深远影响。
因此,原本指向台风中心的气流轨迹会向右偏转,形成逆时针的旋转。 您的理解有误,主要矛盾在于气压水平梯度力,而不是地转偏向力。实际上,不运动的物体是没有地转偏向力这一概念的。
台风的路径有时候就像玩捉迷藏,这是为什么呢?首先,台风是一个旋风系统,其运动过程中会受到地转偏转力的影响。由于地球自转,形成的地转偏转力在北半球向右,而在南半球向左。因此,在北半球,台风会绕低压区逆时针移动,而在南半球则会绕低压区顺时针移动。
当赤道地区的温暖潮湿空气上升时,周围会产生低压,并将空气吸入。地球自转导致空气偏离原本方向:在北半球,向北移动的空气会向东弯曲,而向南移动的空气会向西弯曲,因此北半球的台风都是逆时针方向旋转。而在南半球,风向则相反,是顺时针方向。
台风中心是低气压区,周围高气压区的空气会向中心涌动,由于北半球的惯性作用,空气运动出现向右偏转,形成逆时针旋转的气旋。 这种运动偏转被称为地转偏向力,它在其他旋转系统中同样存在。 科里奥利力是描述这种偏转现象的假想力,它并不是真正的作用力,物体偏转是因为保持了原有的运动方向。
台风逆时针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偏向力(简称地转偏向力)引起的,在地球的北半球,台风和飓风等热带气旋是逆时针旋转,但是在南半球则会变成顺时针旋转,原因就是它们都在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2015太平洋台风季的气旋命名表
1、在2015年使用的名称清单中,有5个名字被替换,新名称“百里嘉”、“木恩”、“兰恩”、“白鹿”及“云雀”,分别取代了“尤特”、“菲特”、“韦森特”、“海燕”及“清松”。
2、所有损失皆以美元作为单位。括号内的风暴名称为菲律宾大气地理天文部门所使用之当地命名;未命名之热带低压,则采用由联合台风警报中心提供之风暴编号。
3、该命名表即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命名系统,该命名表共140个名字,由WMO所属的亚太地区的14个成员国和地区提供。“苏迪罗”一名由密克罗尼西亚联邦提供,即指传说中波纳佩岛上的酋长,在台风命名表中排在第79位,本次为“苏迪罗”名称第三次使用。
4、需要注意的是,台风命名表并非一成不变,某些名称会根据特定规则被除名或替换,以保持命名系统的活力和多样性。例如,台风委员会曾对Fanapi、Washi等台风名称进行调整,以确保命名系统的可持续性。
5、年是西太平洋有史以来最活跃的风季,也是气旋能积指数最高的风季。1998年是历史上西太平洋命名台风数最少的一年。2005年是北大西洋最活跃的一年,打破多项纪录,包括最多命名风暴数、最多飓风等。它也是北大西洋有史以来第一次用完一套命名表的风季。
140个台风命名表顺序
个台风命名表顺序如下:中国:海葵、悟空、玉兔、白鹿、风神、海神、杜鹃、电母、海马、海棠。中国香港:启德、珊珊、万宜、玲玲、凤凰、白海豚、彩云、狮子山、马鞍、榕树。中国澳门:三巴、贝碧嘉、蝴蝶、琵琶、黄蜂、莲花、烟花、玛瑙、梅花、珊瑚。
台风的名字共有140个,台风委员会指定14个成员国家和地区各自提供10个名字。
台风命名表由亚太地区多个国家提供,共有140个名字,按顺序循环使用。这些名字来自于提供台风命名的国家和地区,包括柬埔寨、中国、朝鲜、中国香港、日本、老挝、中国澳门、马来西亚、密克罗尼西亚联邦、菲律宾、韩国、泰国、美国和越南。
台风的名字共有140个,由14个国家和地区各自提供10个名字,这些名字按照顺序表依次轮回使用。
这140个名字分成10组,每组里的14个名字(每个成员提供1个名字),按每个成员的字母顺序依次排列。命名表按顺序、循环使用。有权命名台风是日本气象厅(JMA),负责给予在国际换日线以西的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的热带气旋国际编号及命名。
盘点一下中国历史上的最强台风,你了解多少呢?
年5413号台风艾达 艾达台风以950百帕的中心气压和45米/秒的风速袭击了广东湛江至海康沿海地区,造成了上亿的经济损失和884人的生命损失。2005年0515号台风(卡努)以945百帕的中心气压登陆浙江台州的卡努台风,引发了风暴潮和房屋倒塌,导致了99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
年的5413号台风艾达,中心气压950百帕,风速高达45米/秒,广东湛江至海康沿海遭受严重袭击,经济损失上亿,造成884人死亡。2005年的0515(卡努)中心气压945百帕,登陆浙江台州,引发风暴潮和房屋倒塌,导致99亿元直接经济损失。
5413号台风(lda):1954年登陆广东湛江,由于当时防灾能力薄弱,给湛江、海南造成巨大损失。据不完全统计,广东省有800多人死亡。 5612台风(wanda):又称“八一大台风”,登陆浙江象山,并深入内陆,造成大范围的风暴潮和大暴雨,共造成5千余人死亡。
中国历史上最强台风是2014年第9号台风“威马逊”。以下是关于台风“威马逊”的详细介绍:强度等级:超强台风级,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17级以上,中心最低气压为890hPa。生成时间与地点:2014年7月12日在美国关岛以西大约210公里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