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淑真《断肠迷》
断肠谜 下楼来,金钱卜落;问苍天,人在何方?恨王孙,一直去了;詈冤家,言去难留;悔当初,吾错失口;有上交,无下交;皂白何须问;分开不用刀;从今莫把仇人靠,千里相思一撇抛。
南宋才女朱淑真,号幽栖居士,浙江钱塘人,她的诗词多书写对爱情生活的忧郁。朱淑真写过一首词《断肠迷》,表达一个被遗弃的妇人对无情“王孙”的谴责,该词一共十句,每句可猜一字,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一猜。
断肠迷 下楼来,金钱卜落;问苍天,人在何方?恨王孙,一直去了;詈冤家,言去无回。悔当初,吾错失口,有上交无下交。皂白何须问?分开不用刀,从今莫把仇人靠,千种相思一撇销。
她的丈夫是一个吃喝嫖赌样样精通的纨绔子弟,雪肤柔肠七窍心的朱淑真和这样一个男子生活,怎能幸福呢? 她曾冒天下之大不韪,给丈夫写下了诀别诗,名为《断肠迷》,全文如下: 下楼来,金钱卜落; 问苍天,人在何方? 恨王孙,一直去了; 詈冤家,言去难留。 悔当初,吾错失口, 有上交无下交。
王孙自可留打一字
1、猜测谜底为“苛”。 在古代,王孙常常借代草来表达情感,例如诗句“借问渗枝王孙草,何时泛碗花”。 将“可”字加入其中,与“草”字组合,形成“苛”字。 如果您认同这个答案,请予以采纳。 感谢您的关注和解
2、我猜谜底是:苛。古代王孙借代草,如“借问王孙草,何时泛碗花”;再加上“可”字留下来,就成为“苛”字。
3、后来看谜底,才知道是一“俩”字,真是一联绝妙的谜语。第三层“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欧阳修《好女儿令·眼细眉长》:“一身绣出,两重心字,浅浅金黄。”词人有意借用小苹穿的“心字罗衣”来渲染他和小苹之间倾心相爱的情谊,已够使人心醉了。
4、臂上妆犹在,襟间泪尚盈.水边灯火渐人行,天外一钩残月、带三星.( *** 不知道)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5、臂上妆犹在,襟间泪尚盈.水边灯火渐人行,天外一钩残月、带三星.(白痴不知道)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为什么《断肠谜》谜底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谜底分别为: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简单的:一:上不在上,下不在下;人有它大,天没它大。日日扫两圈,天天大扫除。三:一分为二。四:山中匹配成双对。五:此字用心方可悟得(注:“心”即“忄”、“方”即“口”)六:两颗种子埋地下,一颗破土已发芽。七:虚心。八:上下落空。
“磨基 谜底分别为: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这一段是朱淑真的“数字谜”,通过数字表达了自己的心情。 “简单的:一:上不在上,下不在下;人有它大,天没它大。”这里,她以数字“一”来形容自己的孤独和无助。 “二:日日扫两圈,天天大扫除。
全词十句话,句句分道扬镳,悲切与愤懑交织在一起,既抒发了自己怨恨决绝之情,又对薄情寡义的丈夫进行谴责。
据说,卓文君与司马相如婚后不久,司马相如即赴长安做了官,五年不归。文君十分想念。有一天,她突然收到丈夫寄来的一封信,自然喜不自禁。不料拆开一看,只写着“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十三个数字。
传说中还有朱淑贞巧制“断肠谜”的故事,其谜语云:“下楼来金钱卜落,问苍天人在何方?恨王孙,一直去了,詈冤家言去难留。想当初吾错失口,有上交无下交,皂白何须问,分开不用刀。从今莫把仇人靠,千里相思一撇消。”这是拆字修辞的一绝。它似诗,又是谜语。
“一个两个三四个,五六七八九十个。食尽皇家千钟粟,凤凰何少尔何多?”联想到今天那些贪污受贿的形形色色的腐败分子来说。这首诗确实起到了切中时弊的作用。清人张伯行,是位正直清官。他写过一篇《禁止馈送檄》,在当时影响很大。文中道:“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