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气象局的机构设置
1、中山市气象局(中山市气象台)内设6个机构:气象灾害防御管理办公室(重大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加挂政策法规科)、办公室(监察审计科,加挂审批服务办公室牌子)、站网管理科、预报科、发展改革与财务科、人力资源科。
2、中山市气象局于2002年6月5日根据编委中机编[2002]36号文进行机构改革,设立办公室、业务科、行政执法办公室等科室,并拥有中山市气象台、中山市气象服务中心、中山市防雷中心等三个直属事业单位。起步阶段,中山气象局条件较为简陋,技术手段有限,服务内容单一。
3、年2月24日,成立中山市气象局(台),为正处级单位,由中山市人民政府和广东省气象局实行双重领导,中山市人民政府实施行政领导,中山市气象局接受广东省气象局的业务领导和技术指导。
4、年7月,根据广东省气象局的通知,进行了新一轮的机构调整。调整后,市气象局保持正处级规格,并新设立了中山国家气象观测站,同时重组了中山市气象科技信息服务中心(中山市气象局后勤服务中心)。
5、中山市气象局的主要职责包括制定和实施本行政区域内的气象事业发展规划和业务建设,包括气象设施建设项目的审批,并对区域内气象活动进行指导、监督和行业管理。在气象数据管理方面,该局负责组织汇总并传输探测资料,同时保护气象探测环境,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中国南极中山站气象条件
1、中国南极中山站位于南极大陆的沿海地带,其气象条件与长城站有所不同,更显南极的典型极地特征。这里的年均气温约为零下10℃,最低记录可达零下34℃,寒冷而干燥。
2、中山站是冰原气候,气候特点是终年严寒,多大风雪天气。中山站位于南极大陆沿海,气象要素的变化与长城站差别较大,比长城站寒冷干燥,更具备南极极地气候特点。
3、中山站成立于1989年,以孙中山先生命名,位于南极大西洋的拉斯曼谷陵。中山站的气候条件较长城站更为寒冷干燥,进行的观测项目包括气象、电离层、高层大气物理等。 昆仑站于2009年建成,位于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冰穹A。昆仑站的不锈钢结构和复合保温设计使其能够在极端低温下正常运行。
中山市气象局简介
1、中山市气象局于2002年6月5日根据编委中机编[2002]36号文进行机构改革,设立办公室、业务科、行政执法办公室等科室,并拥有中山市气象台、中山市气象服务中心、中山市防雷中心等三个直属事业单位。起步阶段,中山气象局条件较为简陋,技术手段有限,服务内容单一。
2、中山市气象局的业务涵盖多个关键领域,致力于提升气象服务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首先,气象探测方面,从传统的人工观测升级为现代化的自动观测,现已建立起覆盖全市的气象自动观测站网,包括定点观测站和太阳辐射监测站,观测内容涵盖多种气象要素,如气温、气压等,并扩展到气象环境要素的监测。
3、中山市气象局的前身是广东省沙蓢农业气候站,筹建于1954年1月,同年7月1日正式开始观测记录,属国家一般站,隶属广东省气象局领导。站址位于中山县十一区沙蓢乡粤中行署农场内(今西区沙蓢广丰围)。1959年4月15日,搬迁至石岐长州老师围,即今西区升华路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