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研究成果
1、建院20余年来,台湾研究院始终以“历史地、全面地、实事求是地认识台湾,促进海峡两岸学术交流,为祖国统一大业服务”为宗旨,致力于台湾政治、社会、经济、历史、文学、法律、文化教育以及两岸关系等领域的深入研究。
2、主要内容:《台湾研究新跨越·经济分析》是纪念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成立30周年的论文集,集中展示了该研究院近年来在台湾经济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成果。收录了老中青三代研究人员的三十几篇论文,涵盖了学术期刊上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主题:论文从不同角度深入探讨了台湾经济的发展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趋势。
3、走向和平发展的两岸关系作者简介如下:姓名:陈孔立职务与职称: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顾问兼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史研究中心副理事长。研究领域:长期致力于台湾历史、台湾政治与两岸关系的研究。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人才培养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在人才培养方面设有四个博士点,包括中国近现代史、区域经济学、政治学理论和文艺学,为学术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研究方向。拥有包括刘国深、陈孔立、李非、邓利娟、李祖基、朱李鹏在内的资深博士生导师,为学生提供了高质量的指导。
台湾研究院现有中国近现代史、区域经济学、政治学理论、文艺学、国际关系5个博士点,博士生导师有:刘国深、陈孔立、孙亚夫、李非、邓利娟、李祖基、朱李鹏。该院共有中外政治制度、区域经济学、专门史、中国现当代文学等4个硕士专业招收硕士研究生。
研究院能够承担中央和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的各类重要研究任务,完成教育部下达的重大科研项目,并产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同时,研究院致力于培养高素质的一流人才,为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提供咨询服务,成为全国高校的学术交流和资料信息基地。
台湾研究院成立于1997年和1999年,相继被纳入国家“211工程”的重点学科建设及福建省重点学科。依托台湾研究院成立的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汇聚了全国顶尖的台湾研究人才,于2001年荣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百院重点研究基地”称号。
医学领域,医学院致力于培养医学专业的学生,涵盖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等多个方向;体育教学部则专注于体育教育与研究,培养具有体育素养的专业人才。
赵玉榕,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经济研究所的副研究员。她的学术生涯始于1982年,当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厦门大学经济系,获得学士学位。在学术界深耕多年,赵玉榕现任职于厦门大学台湾研究所,同时,她还兼任厦门市农经学会的理事。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的介绍
1、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作为与国台办共建的国家级重点研究基地,以厦门大学七个系、所和校外八个院、所的学术骨干为基础,重新组建而成。该研究院拥有一支由15名专职研究人员和15名兼职研究人员组成的专业团队,其中包括21名教授和9名副教授,以中青年学术骨干为主体,形成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
2、台湾研究院成立于1997年和1999年,相继被纳入国家“211工程”的重点学科建设及福建省重点学科。依托台湾研究院成立的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汇聚了全国顶尖的台湾研究人才,于2001年荣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百院重点研究基地”称号。
3、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前身为厦门大学台湾研究所,成立于1980年7月9日,是海内外最早成立的台湾研究学术机构,系教育部与福建省共建单位。下设政治、经济、历史、文学、法律、两岸关系等六个研究所和院办公室、文献信息中心、《台湾研究集刊》编委会。
4、建院20余年来,台湾研究院始终以“历史地、全面地、实事求是地认识台湾,促进海峡两岸学术交流,为祖国统一大业服务”为宗旨,致力于台湾政治、社会、经济、历史、文学、法律、文化教育以及两岸关系等领域的深入研究。
5、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的区域经济学专业,作为应用经济学之下的二级学科硕士点,专注于研究一个国家内部不同区域经济发展及区域间的相互关系。该专业的方向特色鲜明,主要包括台湾经济和海峡两岸经贸合作等领域。这些方向不仅紧跟时代脉搏,也体现了厦门大学在区域经济研究方面的深厚底蕴和独特视角。
6、台湾研究院在学术交流方面表现出高度的国际化和开放性,与全球学术界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每年,研究院接待来自台湾、香港、澳门及外国的大量专家、学者和其他人士进行学术交流。仅在2002-2003年间,研究院接待的台、港、澳及外国人士数量达到559人次。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的学科建设
台湾研究院成立于1997年和1999年,相继被纳入国家“211工程”的重点学科建设及福建省重点学科。依托台湾研究院成立的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汇聚了全国顶尖的台湾研究人才,于2001年荣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百院重点研究基地”称号。
台湾研究院于1997年和1999年先后被列为国家“211工程”的重点建设学科和福建省重点学科。以台湾研究院为母体组建的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荟集了全国研究台湾的精英,2001年入选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百院重点研究基地”。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作为与国台办共建的国家级重点研究基地,以厦门大学七个系、所和校外八个院、所的学术骨干为基础,重新组建而成。该研究院拥有一支由15名专职研究人员和15名兼职研究人员组成的专业团队,其中包括21名教授和9名副教授,以中青年学术骨干为主体,形成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学科建设
1、台湾研究院成立于1997年和1999年,相继被纳入国家“211工程”的重点学科建设及福建省重点学科。依托台湾研究院成立的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汇聚了全国顶尖的台湾研究人才,于2001年荣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百院重点研究基地”称号。
2、台湾研究院于1997年和1999年先后被列为国家“211工程”的重点建设学科和福建省重点学科。以台湾研究院为母体组建的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荟集了全国研究台湾的精英,2001年入选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百院重点研究基地”。
3、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作为与国台办共建的国家级重点研究基地,以厦门大学七个系、所和校外八个院、所的学术骨干为基础,重新组建而成。该研究院拥有一支由15名专职研究人员和15名兼职研究人员组成的专业团队,其中包括21名教授和9名副教授,以中青年学术骨干为主体,形成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
4、专业介绍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的区域经济学专业,作为应用经济学之下的二级学科硕士点,专注于研究一个国家内部不同区域经济发展及区域间的相互关系。该专业的方向特色鲜明,主要包括台湾经济和海峡两岸经贸合作等领域。这些方向不仅紧跟时代脉搏,也体现了厦门大学在区域经济研究方面的深厚底蕴和独特视角。
5、区域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是应用经济学之下的二级学科硕士点,研究一个国家内部不同区域经济发展及区域间的相互关系。具体研究领域包括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与政策、自然资源与社会资源的合理开发、城市化与城市经济、工业布局与环境保护、中外区域经济理论与政策比较等。
6、《两岸经济合作与海西建设》内容简介如下:主要内容:该文集汇集了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研讨会中富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集中呈现了台湾研究领域的最新动态和前沿思想。目的与意义:学术贡献:旨在延续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的卓越传统,展示研究院的持续贡献和研究成果的深度与广度。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区域经济学专业介绍及初试指南来啦!
1、专业介绍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的区域经济学专业,作为应用经济学之下的二级学科硕士点,专注于研究一个国家内部不同区域经济发展及区域间的相互关系。该专业的方向特色鲜明,主要包括台湾经济和海峡两岸经贸合作等领域。这些方向不仅紧跟时代脉搏,也体现了厦门大学在区域经济研究方面的深厚底蕴和独特视角。
2、厦门大学的区域经济学专业方向包括台湾经济、海峡两岸经贸合作。每年的招生计划、推免人数、统招剩余计划、进入复试的最低分、统招一志愿拟录取人数、最低分、预计和实际的调剂人数、进入调剂复试与实际调剂录取情况、是否有多轮调剂等信息,为考生提供了详细的参考。
3、专业介绍:区域经济学是应用经济学之下的一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是一门从宏观角度研究一个国家内部不同区域经济发展及各个区域间的相互关系的经济学科。本学科研究我国国民经济的空间结构和各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其相互联系。
4、考试科目包括公共课: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303数学(三),以及专业课:806宏、微观经济学。
5、海洋事务专业是厦门大学海洋与海岸带发展研究院的重要学科,专业代码为0707J3,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该专业强调跨学科教育,融合海洋学、环境科学、管理科学、经济学、地理学、政治学、法学、人类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旨在培养具备分析与解决本地、省、区域、国家乃至国际层面政策与管理问题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6、区域经济学专业是一门经济学与地理学交叉的应用经济学科,研究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关系。它侧重于面向现实问题的研究,研究内容包括公司与区域发展、城市经济与城镇化、产业组织与产业结构、区域创新与发展等。毕业生可在政府机关、金融机构、高等院校、研究院所、咨询机构、各类企业等单位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