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气象局主要职能
1、北京市气象局维持原址,未进行搬迁。该局遵循上级气象主管机构与本级人民政府的双重领导体制,并以上级气象主管机构的领导为主导。在上级气象主管机构及本级人民政府的双重指导下,北京市气象局依据授权,承担北京市行政区域内气象工作的政府行政管理职责,全面履行气象主管机构的各项职能。
2、综合业务科负责日常气象数据的收集和分析,确保气象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避雷检测站则承担着监测和预防雷电活动的任务,保障地区居民和设施的安全。办公室作为核心管理部门,协调各部门工作,确保气象服务的高效运行。
3、主要承担职能有:贯彻执行国家防雷减灾工作的法律、法规;负责防雷工作有关资质、资格管理和备案;负责防雷设施设计审核和施工监审工作;负责本地区指挥协调人工影响天气防灾减灾工作;发布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等。气象局承担行政职能居多,也有部分公益属性,作为国务院直属机构并没有参公管理。
4、气象局的职能主要包括气象服务和管理两个方面。在管理体制上,气象局实行双重领导,即以气象部门为主导,同时与地方政府紧密合作。首要任务是制作并发布长、中、短期的天气预报和预警,为区委、区政府的生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北京最冷的时候多少度?-20°有没有!
1、北京的历史最低气温记录为零下20摄氏度。在1951年,北京曾连续四天出现这一低温,特别是1月13日,气温降至零下28摄氏度。因此,在最寒冷的季节,北京的气温确实能够降到零下28摄氏度,尽管这样的低温并不常见。北京的冬季通常从12月持续到次年2月,这是全年最寒冷的季节。
2、根据历史气象记录,1951年,北京曾经历连续4天零下20℃的严寒天气,其中1月13日更是达到了惊人的零下28℃。尽管这样的极端低温并不常见,但它确实存在。气象部门监测显示,城区最低气温出现在复兴门地区,为-14℃。
3、在2013年达到零下14℃,北京气象台的专家说,这也是近10年来北京的最低气温。去冬的这个时候,北京曾出现了零下19℃的低温,是前10年的最低。北京为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秋短促。年平均气温10~12摄氏度,北京冬季,1月平均气温-5-10℃。
4、北京冬季的最低气温记录是零下20℃。平均气温在2℃至零下5℃之间,特别是12月份,气温明显下降,日间温度大约在2至5℃,夜间则在0℃左右。冬至,即每年的12月21日或22日,标志着北京寒冬的开始。北京拥有典型的北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秋两季则相对短暂。
5、北京曾记录到的最低气温为19摄氏度。在1951年,北京经历了连续四天的零下20摄氏度低温,其中1月13日更是降至零下28摄氏度。因此,北京最严寒的时候,气温能够下降至零下28摄氏度,尽管这样的低温并不常见。北京的四季分明,冬季仅持续三个月,即每年的12月至次年2月。
6、根据历史上的气象记录显示:1951年,北京曾出现连续4天零下20℃的天气,1月13日更是达到零下28℃。所以北京最冷的时候能达到零下28℃,不过这种情并不常见。在2013年达到零下14℃,北京气象台的专家说,这也是近10年来北京的最低气温。
中国气象局和北京气象局区别
中国气象局和北京气象局区别在于服务范围不同。中国气象局服务于全国,范围更大,而北京气象局隶属于中国气象局之下,服务于北京地区。
中国气象局和国家气象局是同一个机构,一般称中国气象局为国家气象局,其他省市气象局为地方气象局。气象局的局长级别根据所在单位不同而不同。县气象局的局长为正科级,地级市气象局的局长为处级。国家气象局的局长为正部级。
这个是没有区别的,这个机构的正式称谓是”中国气象局“。地位:中国气象局是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主要承担全国气象工作的政府行政管理职能,负责全国气象工作的组织管理,是中国级别最高的气象行政管理部门。历史:1949年12月中央军委气象局成立,统一领导全国气象事业。
国家气象局地址是: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国家气象局,正式名称为中国气象局,是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它负责制定气象事业的发展战略、长远规划和重大政策,并管理和指导全国气象部门的工作。作为国家级的气象行政管理机构,中国气象局承担着重要的公共服务职能,包括天气预报、气候预测、农业气象服务等。
所以,如果是正式干部,并且编制在局机关,那就是参公编,身份虽然是事业编制,但享受公务员的待遇,工资待遇和当地的公务员是一模一样的,具体收入根据所在区域的不同会有较大差别;如果编制在下属的事业单位,那就是事业编,具体收入会比当地的公务员略低一些。
中国气象局是一个副部级直属事业单位,承担全国气象工作的政府行政管理及气象工作的组织管理。它包含多个内设机构和直属单位。内设机构:例如办公室、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预报与网络司等,这些部门负责气象局的日常运作和管理工作。
北京市气象局待遇如何?
北京市气象局的待遇情况总体上来说还是不错的,能够满足大部分员工的基本生活需求,并且在一些福利方面也具有一定的竞争力。然而,与许多其他行业相比,北京市气象局的待遇仍然存在明显的差距。特别是在薪酬水平、职业发展机会以及工作稳定性等方面,气象局与其他一些行业相比略显不足。
k。根据查询北京气象局信息可知,北京市气象局由北京市国家气象系统各级管理机构实行上级主管气象机构,工资5k每月,属于中档水平。气象局,是以天气预报、气候预测、人工影响天气、干旱监测与预报、雷电防御、农业气象等服务项目为主要工作的政府部门。
根据查询北京市气象局官网得知,在1989年的时候这里的员工的月工资是每月200元,是非常不错的薪资待遇。它是由北京市国家气象系统各级管理机构实行上级主管气象机构与本级人民政府双重领导,以上级气象主管机构领导为主的管理体制。
北京市气象局的领导简介
北京市气象局领导班子成员如下:谢璞,1959年10月出生,河北省唐山人,1993年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83年7月毕业于成都气象学院气象专业,本科,同年8月入职,1998年6月完成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贸易经济专业研究生课程进修,正研级高级工程师。
现任北京市气象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分管行政、计划财务、后勤保障、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王迎春,1961年2月出生,籍贯吉林省海龙县,198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7月,南京大学气象学天气动力专业大学本科毕业,1982年8月参加工作,正研级高级工程师。
邹竞蒙先生自1973年起便在中央气象局担任领导职务,展现了他卓越的专业能力和领导才能。自1982年4月至1996年7月,邹竞蒙先生在国家气象局和中国气象局担任局长一职,期间他不仅对气象领域的研究和技术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还积极参与国家环境保护委员会和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的工作。
中央政府官员级别:中国气象局局长属于中央政府的官员级别,在中国中央政府的官员级别体系中,分为国家级、省部级、厅局级、县处级、乡科级五级,中国气象局局长属于其中的厅局级。
北京市气象局的机构设置主要包括局机关和直属事业单位两部分。
北京市气象台气象台简介
北京气象台作为我国气象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多年的辛勤建设与发展,已建立起一个全面而高效的气象服务体系。
北京市气象台是承担北京地区短时、短期、中期天气预报任务的部门,是拥有现代化的仪器设备、先进的探测监测手段、科学的管理运行机制、人才密集型的高科技、高效率的科技服务单位。
制定地方气象事业发展规划、计划,并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气象事业发展规划、计划及气象业务建设的组织实施;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重要气象设施建设项目的审查;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气象活动进行指导、监督和行业管理。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46号 邮编:100081 国家气象中心(中央气象台)为科技型的社会基础性公益事业单位,是天气预报的国家级中心,也是世界气象组织亚洲区域气象中心、核污染扩散紧急响应中心,其前身中央气象台,成立于1950年3月1日。
北京市气象局位于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华风影视大楼,是负责气象事业发展规划、计划及气象业务建设的组织实施的重要机构。该局不仅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重要气象设施建设项目的审查,还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气象活动进行指导、监督和行业管理。
协助推进“十二五”规划和台站综合改造。王玉彬,1952年9月出生,辽宁省丹东人,1969年5月入职,1974年入党,1975年3月内蒙古大学计算数学专业毕业,正研级高级工程师。他是副巡视员,兼职北京减灾协会常务副秘书长,负责协助管理减灾协会和现代化建设工作,同时挂职上海市气象局党组成员和副局长。